前篇,我们带大家回顾了城北的过往与今来。这次,我们将视线南移,看看城南这片土地上的金陵风韵。
而今天的故事,要从一位土生土长的南京潘东、「中华门生活学研究生」——周昕说起。
站在中华门门楼往南看,在周昕记忆里,唯一没怎么变的,大概只剩中华门了。
“小时候,门外秦淮河南边那就一大片平房,我家就在那片平房里。”在周昕记忆里,小时候很多南京人还不认为中华门算是城里。
中华门
“我们家是和其他几家人一起在一个小院子里。有件事我印象特别深,就在那个院子里,有一个背着石碑的大乌龟。和很多景区里的不一样,那个看起来挺古老的,各种风吹日晒和磨掉的痕迹很多。”
曾经,长干桥向南这条主路上,大排面、板鸭各种小店挤满街的两侧。路与一座立交桥相连,桥下除了晨光航天,还有一座长途车客运站。在那个大巴出行远比今天盛行的年代,无论是全国各地来南京的人,或是对去往全国各地的人,这里往往是第一道门户。
雨花路
从凌晨第一声鸣笛到深夜最后一缕亮瞎眼的远光灯,往来过客就和周边居民一起在这些小店觅食,哪怕不在饭点也往往座无虚席。“回想起来,都不太卫生,好多店都是支个小煤灶就能开始做生意了,但味道真的好,忘不掉。”
但是滋味并没有延续很久。2007年,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拆迁工作正式启动,而周昕家曾经的平房,是就是现在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所在地。
“后来有一天,家里大人突然说我们这块是以前大报恩寺的遗址,要拆迁了。”回忆到这里,周昕的记忆还是有些模糊。“其实那个时候喊拆迁喊了好久了,大家都知道要拆迁。但是当真的面对要走了这个事实的时候,感觉还是很不一样,可惜那会我还小。”
大报恩寺
平房和大乌龟再也没有了,那口老卤面汤的香气只能在记忆里慢慢模糊。
偶尔路过,周昕看着大报恩寺的“九层琉璃塔”,走着虽干净整洁但两边仍在施工的雨花路,一丝丝真实而魔幻的景象接连闪过脑海,串一串仿佛是一缕「有滋道」却不知名的情愫。
雨花路上的烟火气轰然褪去,但城南的商业并未就此留白,2012年,赛虹桥立交旁,虹悦城正式开业。
虹悦城
“那会,南京的商圈远没有现在这么多。江宁万达开业比虹悦城晚一年,胜太路的同曦假日百货整个业态偏传统。虹悦城的出现,算是新街口往南第一个点。”
为什么虹悦城的出现在当时有如此影响力?经过与周昕的解剖式对话(一顿乱韶),我大概总结出了三个关键点:
一是体量大,二是业态丰富,三是位置特殊。
虹悦城项目总建筑面积35万㎡,商业设施总建筑面积约20.8万㎡,相比之下,德基一期二期相加总建筑面积才超过30万㎡,在南京确实算体量非常大的商业体;
大体量对丰富业态做到了一个有力的空间支撑;并且,项目的开发商德盈作为一家香港企业,在诸如此类商业综合体的格局构造上确实段位比一些内地的商场建造者高一些。
这第一点与第二点实际上相辅相成,但之所以分成两点,主要是因为他们分别造成的影响略有不同——
体量大,很可能是你第一次来光顾的理由;而丰富的业态,会是你反复来光顾的理由。
而位置这一点,虹悦城地处赛虹桥立交之畔,与中华门、集庆门两点十分有趣地构成了一个近乎等腰的直角三角形。从错综复杂的赛虹桥立交系统延伸出去的内环南线与内环西线构成了直角三角形的「勾」和「股」,而在这条斜边——「弦」之内,就是虹悦城最直接的辐射半径。
按照这个思维延伸,四根「弦」之内,都是虹悦城唾手可得的范围。
但另一方面,虹悦城所处位置也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自身离地铁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距离。最近的地铁1号线中华门站距离虹悦城在700-800米。
相比于南京大多数就处在地铁沿线的商圈来说,很诚实的说,这个距离显得有一些遥远了。而这也就是之所以不单说「好」或「坏」,而用一个「特殊」去形容虹悦城区位。
总的来说,城南有一个很优质的商业体,但区位上与地铁之间缺失的这一寸距离,让虹悦城吸引地铁客流的能力弱了很多,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就随之失去了一大笔来自全城的流量。
但无论如何,即使换了一种形式,城南的烟火气继续在飘。
当然,与商业相伴,中华门更现代化的住宅在虹悦城附近出现了,最开始是德盈国际、亚东观云国际以及和记黄埔涟城项目,以及后来很新的2017年交房的亚东观樾、2018年交房的禹洲吉庆里。而周昕一家基本也在搬离平院后来到了虹悦城附近。
“也不能这么说,我家其实是比较有前瞻性的,最早搬到那片的时候虹悦城还没开业。”
听到这段话的时候,不知我当时的面无表情能否掩盖我发自内心的羡慕。——那段时间,虹悦城周边的房价不同程度但普遍地迎来了一波上涨。南京房价在2008年左右和2015年左右大涨了两拨,而这一次提振正好在两次之间。
“那个时候刚搬到这边,可能确实也因为我还小,那就是发自内心的认为:那一批新的住宅是真不错。再加上后来虹悦城开业,其实我们家搬到这边我是很开心的,对中华门的感时伤怀么……都是后来的事了。”说这段话的时候,周昕表情有一丝复杂。
但他确实在笑。
时代的车轮继续向前,周昕一家前瞻性大脑引导的置业目标也继续向前。
这一次,城南更南,他们看重了曾经的南京城墙外郭最南的城门——夹岗门所在地,也就是如今的南部新城。
说到夹岗门,这座在清末至民国时期逐渐衰败至不复存在,只留地名的城墙,哪怕是南京老铁,知道这个地名的人也微乎其微。
对比中华门这座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可能会略有一丝凄凉吧。
“你要和我具体就谈夹岗门,我真没什么概念,但是夹岗我知道,因为从市里到江宁的公交线路必然经过夹岗……”
我想,也许路过夹岗的16条线路的公交车报出的这声“夹岗站”,就是留给这座曾经的门最后的温柔吧。
“没办法,在以前看来那块是真的太偏了。我妈以前和我念叨过,不说太早,就她刚上班那会,八十年代左右,很多地方出了城墙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都是田埂。”周昕说。
说到这里你就能感觉到,南京城市扩张开始的节点,似乎离今天并没有那么遥远。
“哪怕到了后来,有段时间是南京市里禁止燃放烟花,好多人就跑到明发广场去放。就是说,直到那会,南站那块还不算市里。”
但如今,夹岗门所在的南部新城,早已是多重利好加身,化身为南京市内有想法欲与河西试比高的高净值板块。
南部新城,这是一个特别适合用「以点概面」的思路去读的板块。很显然,南京南站是南部新城的核心,其无与伦比的客流量就是南部新城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因此首先发展起来的也就是围绕着南京南站的项目,从绿地之窗、证大喜马拉雅中心、金轮星立方,到最近万科打造的都荟天地城项目,全市的关注度都很高。
当然,说到南部新城,大校场机场是不能不提的一个地方。从1367年朱元璋在此辟建大校场;到1931年蒋介石国民政府建立中央航空学校,3年后正式辟为军用飞机场。
大校场机场
随后,大校场机场见证了西安事变张学良“囚禁之路”的开始,见证了马歇尔访华,最终见证了蒋介石飞离南京前往台湾。
新中国成立后,大校场机场一度改为民用,在周昕记忆里,他的爷爷还曾经去大校场坐过飞机。
2015年,大校场机场拆迁。大量土地供应释放,让南部新城的发展有了一丝北移的趋势。但在规划设计中,大校场机场的跑道将被完整地保留下来,留作城市客厅,这一点睛之笔,让整个南部新城不仅有效率,还多了一点灵魂。
机场跑道废旧塔台
“其实早在2015年大校场拆迁那会,我爸就一直说,这地方就是未来的河西,一定要买房。可惜这一次,他当时只停留在了嘴皮子,没真买。”周昕笑了笑,叹了口气,“不过现在虽然贵了,买还是要买的。”
目前,南部新城项目待售项目共7个:云澜尚府、明阅府、华著兰庭、金基南部新城G76地块、金基望樾府、华夏幸福南部新城G12地块、金地商置南部新城G13地块。(排序按照拿地时间先后)
其中云澜尚府和华著兰庭有可能第一批入市。说这话时,周昕已经准备好了他新开的无房购房证明,在他的选择困难症中反复横跳。
今年,随着地摊经济再度兴起,「烟火气」一词也跟着各种话题一起频频上热搜。嗅到今日烟火气的同时,不知是否会唤起你对昔日烟火气的一丝记忆。
我觉得,我们一定会发自内心的需要地摊经济的烟火气,这是一种伴随着日常八卦、柴米油盐小确幸般的美好;
但烟火气绝不仅限于最初一级,我们也需要一些更精致、更聚集的烟火气,以一种让更理性的消费降级与消费升级水乳交融的方式,告诉你如何更舒适的对待你自己,什么时候要精打细算,合理“薅羊毛”;什么时候要善待自己,不要太在意效率,不用担心「帕累托最优」;
也许我们还需要一股更耀眼的烟火气,飘在南京南站上空,飘在南部新城乃至整个南京上空。在中国经济更依靠内需带动的今天,用一座充分调动经济发展各要素的南部新城为内需市场和最终消费发展提效增速。触碰未来,不失回忆,无需导向,心自神往。
这个烟火气向更高级跃进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是见证者与参与者,见证过去,参与现在,计算未来。
城门也会一直站在那,静静的看着城市与时代的发展。城门以为自己一直没动,但其实早已从最初外墩变成市区,最终成为中心。无论城门在地表在或不在。
是风动?是幡动?是城动?是门动?
下一篇,我们将目光移向河西,感受从「芦蒿地」到「宇宙中心」的发展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