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城市东南,与栖霞、玄武接壤,却属于江宁;与仙林大学城毗邻,却不直通;距离城区的直线距离并不远,却存在感极低。渐渐地被曾是兄弟的江北新区和板桥抛在了身后,成了无人问津的“城中村”。
踏上麒麟门这片土地,新与旧在这里不断地交替,繁衍。原计划定于2017年底完工交付的东麒路北延段,至今还尚未完工,目前该项目的建设周期被延长至2020年。
据统计,南京主城约有40余条跨区“断头路”,其中有17条位于江宁区交界处,而麒麟北与仙林大学城之间也有不少断头路,让他们明明近在咫尺,却只能遥遥相望!
直到今天,城市与农村,在麒麟门和谐共生着。除了路不通,宽广的城市马路上不时会有渣土车飞扬而去,透着一股浓浓的混搭风。同样让人觉得格格不入的还有小区门口的村子,高楼林立间的农村小二楼显得格外扎眼,这一切对城市来说都是新鲜又陌生的。
“20年前我们在这就是农村,基本上都是自家盖得砖瓦房,悦民小区算是这附近最老的一批房子了,几年前这里还是整个麒麟门的中心,不过现在可不行了……”那龙飞凤舞的“南京麒麟商业步行街”似乎也能稍现端倪,寥寥无几的居民、随处可见打折信息,很难想象这就是大家口中最繁华的地方。
“自从规划越来越多,我们出行也越来越不方便,重心完全迁移到市民广场附近,坐个公交车都要绕上好大一圈,生意也越来越不好做” 。问起为何不把店面搬到人流更大的地方,老板娘表示,差值超3万元/年的店面租金是其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这里每年2万的租金我还能勉强支撑,绕小区后门就要到五六万了……”
正如马群是初入南京年轻人的聚集地,那麒麟门则是拆迁户的代名词。
街头随手一抓不是拆迁户就是准拆迁户,一位土生土长的居民告诉透露,自己一家祖孙三代都住在麒麟门,当时拆迁一人只有20来个平方,拆迁款最多的一家也只拿到了2万元左右,虽说在当时是笔巨款,交了保险也就所剩无几,“跟现在可没法比!你知道东流吗?成年人一个120㎡,一家9套的都有!”
顺着悦民小区的主路一直往前,看到的又是一番勃勃的生机,仅有六层的小区在银河湾花园等一众拆迁安置房的掩映下显得意外“娇小”。高楼林立、车流庞大,生硬的水泥建筑在各色的招牌下平添了几分“颜色”。
如果说商业还能勉强接受,交通仍是老大难。地铁2号线经过马群后,远远的绕开了麒麟直奔仙林而去。地铁4号线在经过金马路站点后,又绕过麒麟直通青龙片区。
唯一的1条有轨电车也直冲科创园而去,20分钟的间隔对麒麟人的出行并没有很大的帮助。除了被地铁放鸽子,麒麟门的房价也让人迷惑。曾经声势浩大,定位科技生态型豪宅的高价楼盘,从引以为傲的两房大户型改成三房,从科技精装豪宅变为毛坯刚需盘,最后悄悄低价卖掉了。

另一个仙鹤门也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独自尴尬着,北面是人文气息浓郁的大学城,南面是换乘大户马群,西面是人口基数庞大的徐庄软件园。仙鹤门被毁的年代很早,新中国成立时,仙鹤门就没有了。因此,很多当地人没有见过仙鹤门真实的模样。
但与之有关的地名沿用至今,比如仙鹤门南街、仙鹤门北街、仙鹤门镇等,仙林的“仙”字也取自仙鹤门。
“这里就是一堆土包包,我们家是从环陵路那边拆迁过来的,平时坐个车都要跑老远,哪像现在地铁就从门口经过,你看到那个了吧,那以前就是个养牛场。”快递小哥不咸不淡的一句“土包包”似乎勾起了老人对那个年代的无线追想。
仙林大道的开通,将原本处于农村状态的仙鹤门拉进了主城范围。如今,这里不仅有宽阔的仙林大道,还有地铁穿越而过,2号线的开通,使得这一片区正式迈入了“地铁时代”。
众多房企的入驻加速了仙鹤门区域的开发,仙鹤门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区域”跃升为城东不可或缺的核心。仙鹤新天地的建成,改善了仙鹤门区域内的商业配套,使这里的业态更加丰富:银行、通信、药店、数码、品牌连锁、服饰、小型餐饮、休闲零食、商务办公等多业态共存共旺。
“之前这个门是栖霞和玄武的交界,现在除了这个门就是大学城,这里的房租便宜,不少在徐庄软件园的年轻人都住在这里……”连接着仙林大学城与新街口,就像是校园与职场的一道桥,这边是青涩,那边是干练。
天晴的时候他们会假装看向仙林湖,从上班到下班,似乎每天都一样,但又有点不一样。
一座城,当从城墙开始。南京有着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古代城墙,即使外郭已经不再,麒麟门、仙鹤门、安德门这些古老的名字依然留存在人们的生活中;而依紫金山、长江、秦淮河而建的内城城墙,完整得被保留来下来,在城市的步调里,别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