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已经来到最后一个月,倒计时26天后,就要迈入2023年中,随着今年的结束,不少城市还未完成的土拍“大戏”仍在加紧上演。
回顾今年一整年,集中供地的22城土地市场表现都差强人意,国资托底已经成为常态,不过随着年末政策端的利好频出,新一轮土拍中,部分城市的表现却开始抢眼,城市与城市之间拉开了差距。
11月29日,北京、杭州、武汉相继完成第四轮集中土拍收官,无锡率先完成第五轮集中土拍。
从土拍结果来看,北京供应最少、热度最高,一半地块达到“双触顶”,吸引了超30家房企和联合体争抢,最终6宗地成交总金额超过135亿元。
杭州8宗涉宅地块中有3宗地触及封顶摇号,成交总金额98.9亿元。
反观,武汉和无锡则成交价“触底”。其中,武汉6宗地块均底价成交,成交总金额45亿元,无锡14宗地块均底价成交,揽金224亿元。
总体来看,北京第四轮土拍热度一定程度上超出预期,主要受到三方面的影响,其一,目前全国房地产市场仍未企稳,北京、上海等个别城市由于房地产市场热度尚好,是当下房企为数不多的投资选择。本次全国各地多个中建系房企齐聚北京参拍,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一点。
其二,在今年第四轮土拍以前,北京全年涉宅用地仅成交49宗,同比去年全年的64宗减少了近24%,不少深耕北京的房企尚未完成年度投资任务,都希望在今年四批次有所斩获和补仓。
其三,北京的很多城投类企业均具备操盘开发能力,本次也积极参拍,这与其他城市城投托底拿地的逻辑完全不同,也因此将本次土拍热度推上了新的台阶。
与北京杭州部分地块火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武汉与无锡均为底价成交。根据相关研究机构统计,纵观全年,武汉今年仅4宗地块溢价成交,其余地块均底价成交或流拍,反映出今年武汉市场较为冷淡;而无锡从拿地企业结构来看,央国企几乎退出了无锡的土拍市场,地方国资企业拿地金额占比超过70%。
值得关注的是,不同于2021年22城步伐统一地“只卖三次地”,今年不仅多地早早宣布将集中供地次数增加至四次,更是无锡已经拍过了第五轮,虽然成绩一般。
除了无锡外,还有南京、武汉、北京、苏州等多地推出今年内第5批次集中供地计划。
南京今年已经完成了4批次集中供地,4批次共成交91宗地,总成交金额超1259亿元。
就在11月下旬,南京第五批次集中出让地块正式挂牌。共15幅住宅地块,起拍总价56.345亿元,总出让面积约为48.559公顷,2022年12月20日9:30开始网上限时竞价。
但,这15幅地块的成色,却着实有些一般。只有2幅相对热门一些,位于栖霞的马群和仙林湖板块,其余13幅地块分别是:六合6幅、高淳4幅、溧水3幅。
而在今年的前四轮集中土拍中,这三个地方的土地,几乎清一色都是底价成交。
所以,基本上可以下定论,南京第五轮土拍,起码有13幅地块,可能是底价成交。而仙林湖地块也是此前流拍的地,重新修改后重新上架,总用地面积扩大,容积率降至1.9,土地性质为纯宅地,未来的居住舒适度毋庸置疑的。
纵观今年南京的集中供地,前几次基本是主城区、大校场、河西南等优质板块上新,且房企拿地后抢跑非常厉害,真是拿地一个月就出规划,上半年拿地下半年就已经首开入市,导致即便是热门板块内新品堆积,内卷严重。
对购房者来说是好事,可以慢慢挑、慢慢选,但对于整个市场而言,一眼望去大部分项目就是卖不动,卖得好的仍旧是金基、万科那些个万金油。
根据网上房地产数据,南京全市新房未售套数达到77866套,库存接近7.8万大关,光是今年9月10月期间就有2.9万套入市,较往年同期数据上涨16%。
为什么不说金九银十。
因为实在卖的差,根据统计,今年年南京全市新房成交量仅约11082套,是近三年来新低。
其实,第五轮土拍的结果基本已经敲定,希望可以改写,也希望南京的土地市场、新房市场甚至二手房市场,能够早点回暖。
路漫漫其修远兮……